“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 2025年07月09日 10时49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7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巴适棋牌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西昌是“北斗”升空“嫦娥”奔月的地方,在诗意与浪漫的背后,更有实力和雄心。会上介绍,西昌有三大定位: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全市具体如何发展?各发言人详解。

    立足“近、多、长”优势

    布局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

    连续四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争先进位的西昌何以交出如此亮眼的“绿色答卷”?

    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谈到,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构建协同的发展格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

    “立足‘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我们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杨川说。

    下一步如何布局?杨川介绍,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200亩,当前已完成整体规划编制;深圳魔方卫星落地建设卫星工厂完成建设进度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

    ▲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效果图。图据西昌发布

    不仅如此,杨川表示,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初步形成,初具发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从蓝花楹到火把节

    西昌烧烤年产值突破20亿

    近年来,西昌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牵引,打造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蓝花笑楹盈等文旅IP,“文旅+百业促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2024年,西昌共接待游客3013.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今年“五一”期间,西昌蓝花楹火爆出圈,“赏花经济”带动旅游热潮。

    ▲西昌航天北路蓝花楹。图据西昌发布

    那么西昌是如何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呢?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英谈到,近年来,西昌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串联30余个景点推出古城魅力游、航天科技游等精品线路;开通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航线17条;全年分季节举办开海节、邛海湿地马拉松赛等活动200余场次。

    “我们即将举办的2025年火把节将从7月11日持续到8月31日,其中,7月18日将重现‘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狂欢之夜。”胡英说。

    ▲西昌火把节。图据西昌发布

    除了火把节,说到西昌你会不会想到烧烤?作为全国知名的美食IP,西昌烧烤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

    ▲西昌烧烤。图据凉山发布

    那么西昌是如何以“小烧烤”撬动“大消费”的呢?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铭说,“首先,点亮‘烟火经济’,创新消费场景。其次,顺应市场需求,丰富消费供给。”具体而言,成立烧烤协会护航,建立烧烤行业标准控标,开展“烧烤节”“美食节”引流,培育“老字号+网红店”示范。在政策赋能促消费方面,通过“政策+促销”“国补+企补”双补贴,撬动商品的消费潜力;在真金白银促消费方面,全年分批次、多轮次发放普惠性与行业专属消费券7000万元;在健全体系促消费方面,高标准打造5大重点商圈,精心培育10条特色街区。

    推进邛海生态修复

    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

    发布会上介绍,西昌精心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持续推进邛海生态修复和“十年禁渔”,那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97%以上的西昌,是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对此,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围绕三方面作解答。

    在攻坚治污方面,杨雪峰表示,西昌主要聚焦三个重点。在控源截污方面,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在围绕“双碳”目标方面,完成了全省首个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在风险防范方面,完成了长江黄河土壤风险管控区试点建设。

    ▲西昌邛海。图据西昌发布

    在修复生态方面,西昌同样多点发力。在流域治理上,投入50多亿元完成生态搬迁超万户并建成了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在“绿化西昌”推进中,全市保持林地面积达266万亩;城乡融合也在加速破题,建成了口袋公园30个,海绵城市面积达24.75平方公里。

    在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业向“绿”升级,钒钛、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崛起,西昌钒钛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向“精”发力,建成省级园区4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文旅向“深”融合,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推进资源优势转化

    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

    西昌钒钛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产的高纯钛纯度达99.9995%。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杨雪峰介绍,“一方面,加大资源勘查投入,储备巴适棋牌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钢西昌矿业年产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工程、年产500万吨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等工程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构建以钒钛新材料、航空航天、医药食品和数字经济为主的“3+1”现代工业体系,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招引魔方卫星、星河动力、陆海空间遥感研究院等项目;好医生智能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项目投产。

    ▲西昌钢钒智慧炼铁集控中心。图据西昌发布

    不仅如此,西昌还积极推动资源转化与要素集聚,目前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聚力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引领枢纽能级持续跃升,交通方面,西昌全力构建“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一环二横三纵”国省干线骨架。青山机场年吞吐量超百万人次;成昆复线年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稳居全省第二位;半小时市域通勤、1小时辐射周边、3小时直达成渝昆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

    ▲西昌青山机场。图据西昌发布

    “凉山极核引领区”带动发展

    “西昌总部+全州基地”联动模式创新发力

    发布会上介绍,作为“凉山极核引领区”,去年,西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当仁不让成为带动全州共同发展的‘超级引擎’。”杨川表示。

    经济效益好了,西昌城镇化版图也持续更新。据悉,西昌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镇化率超过70%,年均净流入人口超2万人,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西昌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开金介绍,西昌于2022年11月全面启动了“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

    在政策方面,先后制定了《西昌市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西昌市自发搬迁户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实施方案》等“1+8”政策体系。

    在资金保障方面,整合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20余亿元用于“两房”改造。

    ▲图据视觉中国

    达到了什么效果?杨开金谈到,整合120亿元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43522户,13万群众住上“安心房”;127个行政村实现5G、光纤全覆盖,70%村社建成数字化治理平台。

    此外,杨川介绍,西昌还创新“西昌总部+全州基地”产业联动模式。农业上,“西昌研发+县市基地”带动苦荞、马铃薯等全链条发展。工业上,凉山高新区与县市将协同打造“采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布局。文旅上,推出“火把节环线游”等产品,将“西昌流量”转化为“全州客源”。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 2025年07月09日 10时49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7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巴适棋牌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西昌是“北斗”升空“嫦娥”奔月的地方,在诗意与浪漫的背后,更有实力和雄心。会上介绍,西昌有三大定位: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全市具体如何发展?各发言人详解。

    立足“近、多、长”优势

    布局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

    连续四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争先进位的西昌何以交出如此亮眼的“绿色答卷”?

    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谈到,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构建协同的发展格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

    “立足‘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我们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杨川说。

    下一步如何布局?杨川介绍,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200亩,当前已完成整体规划编制;深圳魔方卫星落地建设卫星工厂完成建设进度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

    ▲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效果图。图据西昌发布

    不仅如此,杨川表示,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初步形成,初具发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从蓝花楹到火把节

    西昌烧烤年产值突破20亿

    近年来,西昌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牵引,打造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蓝花笑楹盈等文旅IP,“文旅+百业促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2024年,西昌共接待游客3013.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今年“五一”期间,西昌蓝花楹火爆出圈,“赏花经济”带动旅游热潮。

    ▲西昌航天北路蓝花楹。图据西昌发布

    那么西昌是如何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呢?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英谈到,近年来,西昌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串联30余个景点推出古城魅力游、航天科技游等精品线路;开通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航线17条;全年分季节举办开海节、邛海湿地马拉松赛等活动200余场次。

    “我们即将举办的2025年火把节将从7月11日持续到8月31日,其中,7月18日将重现‘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狂欢之夜。”胡英说。

    ▲西昌火把节。图据西昌发布

    除了火把节,说到西昌你会不会想到烧烤?作为全国知名的美食IP,西昌烧烤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

    ▲西昌烧烤。图据凉山发布

    那么西昌是如何以“小烧烤”撬动“大消费”的呢?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铭说,“首先,点亮‘烟火经济’,创新消费场景。其次,顺应市场需求,丰富消费供给。”具体而言,成立烧烤协会护航,建立烧烤行业标准控标,开展“烧烤节”“美食节”引流,培育“老字号+网红店”示范。在政策赋能促消费方面,通过“政策+促销”“国补+企补”双补贴,撬动商品的消费潜力;在真金白银促消费方面,全年分批次、多轮次发放普惠性与行业专属消费券7000万元;在健全体系促消费方面,高标准打造5大重点商圈,精心培育10条特色街区。

    推进邛海生态修复

    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

    发布会上介绍,西昌精心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持续推进邛海生态修复和“十年禁渔”,那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97%以上的西昌,是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对此,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围绕三方面作解答。

    在攻坚治污方面,杨雪峰表示,西昌主要聚焦三个重点。在控源截污方面,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在围绕“双碳”目标方面,完成了全省首个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在风险防范方面,完成了长江黄河土壤风险管控区试点建设。

    ▲西昌邛海。图据西昌发布

    在修复生态方面,西昌同样多点发力。在流域治理上,投入50多亿元完成生态搬迁超万户并建成了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在“绿化西昌”推进中,全市保持林地面积达266万亩;城乡融合也在加速破题,建成了口袋公园30个,海绵城市面积达24.75平方公里。

    在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业向“绿”升级,钒钛、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崛起,西昌钒钛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向“精”发力,建成省级园区4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文旅向“深”融合,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推进资源优势转化

    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

    西昌钒钛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产的高纯钛纯度达99.9995%。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杨雪峰介绍,“一方面,加大资源勘查投入,储备巴适棋牌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钢西昌矿业年产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工程、年产500万吨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等工程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构建以钒钛新材料、航空航天、医药食品和数字经济为主的“3+1”现代工业体系,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招引魔方卫星、星河动力、陆海空间遥感研究院等项目;好医生智能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项目投产。

    ▲西昌钢钒智慧炼铁集控中心。图据西昌发布

    不仅如此,西昌还积极推动资源转化与要素集聚,目前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聚力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引领枢纽能级持续跃升,交通方面,西昌全力构建“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一环二横三纵”国省干线骨架。青山机场年吞吐量超百万人次;成昆复线年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稳居全省第二位;半小时市域通勤、1小时辐射周边、3小时直达成渝昆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

    ▲西昌青山机场。图据西昌发布

    “凉山极核引领区”带动发展

    “西昌总部+全州基地”联动模式创新发力

    发布会上介绍,作为“凉山极核引领区”,去年,西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当仁不让成为带动全州共同发展的‘超级引擎’。”杨川表示。

    经济效益好了,西昌城镇化版图也持续更新。据悉,西昌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镇化率超过70%,年均净流入人口超2万人,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西昌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开金介绍,西昌于2022年11月全面启动了“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

    在政策方面,先后制定了《西昌市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西昌市自发搬迁户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实施方案》等“1+8”政策体系。

    在资金保障方面,整合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20余亿元用于“两房”改造。

    ▲图据视觉中国

    达到了什么效果?杨开金谈到,整合120亿元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43522户,13万群众住上“安心房”;127个行政村实现5G、光纤全覆盖,70%村社建成数字化治理平台。

    此外,杨川介绍,西昌还创新“西昌总部+全州基地”产业联动模式。农业上,“西昌研发+县市基地”带动苦荞、马铃薯等全链条发展。工业上,凉山高新区与县市将协同打造“采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布局。文旅上,推出“火把节环线游”等产品,将“西昌流量”转化为“全州客源”。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zt_副本.jpg
    主办单位: 巴适棋牌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